
银保监会印发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夯实信用风险拨备管理基础
2023-01-21 15:34:23 来源:中国网
根据消息显示,《办法》是银监会规范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对于夯实商业银行拨备管理基础,提高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促进银行稳健经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预期信用损失法的治理机制。
《办法》旨在规范商业银行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内控机制和管理流程,夯实信用风险拨备的管理基础,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明确预期信用损失法的治理机制《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牵头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在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和管理中的责任,重点强化了董事会的管理审批责任和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外部审计质量的监管责任
其次,为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完整的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体系,组建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团队,开发预期信用损失法相关信息系统,加强信用风险历史数据积累和信息收集维护
第三,规范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流程《办法》要求商业银行提高风险分组,阶段划分,模型构建,前瞻性调整,管理叠加,参数管理,模型验证等信用风险暴露实施环节的规范性和审慎性
第四,加强对预期信用损失的法律监管《办法》要求各级监管机构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例如,《办法》要求商业银行通过构建预期信用损失评估模型,评估预期信用损失原则上,商业银行应使用违约概率/损失给定违约模型方法评估预期信用损失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模型法是指通过估计违约风险暴露,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期限等模型参数来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的方法多种情况下的单个或组合信用风险敞口和加权平均值
商业银行不晚于明年1月1日实施。
《办法》明确,商业银行应当指定一个牵头部门负责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牵头部门应独立于产生信用风险暴露的业务部门,至少每半年向高级管理层报告一次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情况,并为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设立管理团队,配备足够的资源和符合绩效要求的专业人员此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层对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
此外,《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相关管理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部门职责分工,系统开发,基础数据管理,信息收集,风险分组,阶段划分,模型构建,前瞻性调整,管理叠加,参数确定,模型验证,实施评估,信用风险损失拨备,信息披露等相关政策和内控流程。
根据消息显示,预期信用损失法是指商业银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评估其承担的预期信用损失,并据此计提信用风险损失准备的方法适用于贷款,债券,同业业务,应收款项,应收租赁款和其他债权投资等以摊余成本或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表外金融资产,以及财务担保合同,贷款承诺等表外信用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办法》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于执行《办法》有较大困难的商业银行,《办法》提出,可以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当地派出机构申请延期执行,但应不迟于2023年1月1日执行
银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指导督促商业银行认真落实《办法》,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的执行水平,促进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相关阅读